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海洋产业新城”战略加速推进,海域安全迎来全新挑战:小漠国际物流港2025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将突破10万辆,成为辐射三大洲的汽车枢纽;海上风电、港口二期等重大项目日均施工船舶激增400%;年均3-4个台风过境叠加密集商渔航路,构建现代化应急体系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深圳、汕尾、惠州、揭阳四城于5月23日首次携手开展全要素防台实战演练。
由汕尾海事局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海上防台综合应急演练,统筹协调深圳、汕尾、惠州、揭阳四地14个涉海部门及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建设单位,集结24艘专业救援船舶、1架救援直升机、6台智能无人机及150名专业救援力量,构建起海陆空立体化应急响应网络。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吴曲波担任总指挥,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区海上搜救中心主任黄仕栋担任副总指挥并到场讲话,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海事局局长陈传全到场观摩并指导,创粤东区域同类演习规格新高。
汕尾市海上搜救分中心常务副主任、汕尾海事局局长翁利先在动员部署时强调,本次演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构建全链条安全治理体系”工作要求,是践行广东海事局“风险分级管控、区域协同联动”治海理念的创新实践,对护航粤港澳大湾区东翼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演练模拟无动力施工船避风遇险,连锁触发人员被困、船体碰撞起火、船员落水、燃油泄漏扩散等复合险情。四地救援力量依托智能指挥决策系统,在90分钟内完成“海陆空”立体化救援:遥控救生圈快速抵达落水点实施精准搜救,消防船高压水幕阻断火势蔓延,清污船同步布设围油栏控制污染扩散,海巡船转运重伤员。
通过90分钟高强度实战,突破性实现三大首创:首次建立四地跨部门统一指挥体系,破解行政区划壁垒;首推“多险并发”处置预案,建立险情分级响应机制;首创“撤离避风-立体救援-污染处置”全链条处置标准,形成可复制的恶劣天气应急“深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