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海事局! 2024年12月07日 Saturday
主题:

海事新航迹,护航大湾区——广东海事局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访谈室直播节目

时间:

2024年06月06日 AM 12:00

嘉宾:

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传全,广东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钟锡泉 ,广东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辛剑

简介:

2024年6月6日,广东省直机关工委与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推出“海事新航迹,护航大湾区”特别访谈节目,邀请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传全带队走进直播间,介绍海事部门主动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果。

文字实录

2024年6月6日13:00时

【主持人】13:00

2024年,广东“民声热线”访谈室瞄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出“十大突破”系列访谈,助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通过一个个“小切口”透视出“大变化 ”,为群众幸福“加码”、为百姓生活“加温”。

【主持人】13:01

扬帆出海,奔涌向未来!今天我们坐上海巡船,从珠江启航,一路向南,带您海上看湾区!

本期节目我们将关注:推动航运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莅临现场的嘉宾,他们分别是: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传全;广东海事局通航管理处处长钟锡泉;广东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辛剑。  

【主持人】13:03

我们船现在已经开始行驶了,我们今天就边走边看,边看边聊。刚刚其实有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繁荣稳定与航运业息息相关,作为海上的“交警”,咱们海事部门平时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陈传全】13:04

谢谢主持人,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广东海事工作,广东海事局成立于2000年1月,是交通运输部驻粤单位,主要保障广东水上交通安全畅通,保护水域生态绿色清洁,保障航运高质量发展和船员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

【主持人】13:05

现在我们身边经过的,在码头停靠的是“海巡09”,其实节目开始前我已经带大家登船看过。陈局长,作为“公务执法船”,它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是什么?

陈传全】13:06

“海巡09”轮是我国首艘万吨级海事巡逻船,2021年10月列编,是我国目前吨位最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公务执法船。

作为首艘万吨级海巡船,她具备恶劣海况下跨海区巡航、应急搜救的能力,可实现海空一体综合执法和全球巡航救援,发挥深远海综合指挥旗舰的作用。

【主持人】13:07

作为行外人,我很是疑惑,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一艘“公务执法船”,真的有必要这么大吗?

陈传全】13:08

一般而言,尺寸越大意味着排水量越大、吨位越大。而吨位越大的海巡船,自持力和航程更远,所执行任务的类型也就越广泛,特别是在深远海、跨洋航行时,船舶补给不方便,更需要船舶自身的补给能力和续航能力。“海巡09”轮作为我国大型海事公务船队的重要组成,在强化我国海上交通动态管控和应急保障能力,有效保障战略物资运输畅通和重要航运通道安全、实现海运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和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巡09”目前部署在珠江口,将显著提高广东海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水平,提升跨海区巡航执法和深远海巡航搜救能力。

列编以来,“海巡09”已完成跨海区巡航等各类任务34次,累计巡航里程超2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周)。对海上油气田,海上风电场、海洋牧场、广东沿海公共航路等重点水域进行了巡航监管;成功保障了2022年国家海上搜救综合演练、“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海上发射警戒等重要任务。获得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直机关工委“青年文明号”等荣誉;陈庆利船长获评全国首届“最美海事人”。

【主持人】13:10

海上看粤港澳大湾区的机会确实少,视线就是与众不同。例如我们航行的这个右前方,看到一个圆圆的、白白的,造型特别的建筑,想问下,这是什么?

【辛剑】13:11

这是我们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广州LNG(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是保障广州市天然气供应的重大民生项目。目前已建成2座1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可靠泊最大17.5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船,一艘船一次可以充满一个储罐。

这个项目每年能为广州市提供100万吨天然气,也就是说能保障广州市三分之一的天然气用气量,并逐步构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然气供应平台。(注:一亿立方天然气,8万吨;广州市一年用30-40亿立方,折合240-320万吨)

去年我们广东海事保障2724艘次船舶靠泊,保障了1832万吨液化天然气接收,这是全省超过一半的液化气用量,通过广东省液化天然气平台辐射周边湖南、江西、福建等周边省份。

【主持人】13:14

刚刚我们有看到一艘造型独特的船迎面驶过,这是什么船呢?

【辛剑】13:15

这是琶洲客运港的往返香港的高速客船,属于碳纤维高速客船,具有“重量轻、速度快”的特点,可载260人,最高航速超过37节相当于时速70公里,远远快于一般客船,约两个小时就可以从广州琶洲到达香港机场。

【主持人】13:16

交通运输的便利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关注到去年开通的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极大便利了大湾区的群众跨境出行,特别是在广交会期间,琶洲港澳客运口岸迎来了客运高峰,要保障船舶进出口岸的便捷高效,咱们海事部门有没有什么特别心得?

【辛剑】13:17

在今年的广交会期间,(琶洲)口岸每日执行“五进五出”的(高速客船)航班,根据统计,旅客人数超过了1万人次,相比上届增长了约20%。

以前,我们去香港坐飞机,要先坐车到香港,再拖着行李穿过城区到机场,整整要4个小时。现在,旅客在琶洲口岸就能直接办理值机手续、托运大件行李,一键直达香港机场,路程节省近2个小时,不仅方便,还更省事。

为保障琶洲港澳客运口岸运营,我们持续优化海事服务软环境,重点是提升粤港澳跨境航行效率。去年,我们组织修订了《广东海事局辖区船舶安全航行规定》,缩短了高速客船的限速水域,单航次用时缩短了20%,2小时从琶洲口岸方便快捷抵达香港机场,相比陆路交通优势明显,极大提升琶洲客运口岸高速客船的竞争力,助推琶洲口岸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跨境新通道和交通旅游新枢纽。

【主持人】13:20

在我们的右手边可以看到一个造型特别的建筑,这应该是广州国际邮轮母港吧?

【辛剑】13:21

是的,这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我们国家建筑面积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首次实现了与地铁无缝衔接,并安装了国内功率最大的岸电设备为靠泊的邮轮供电。规划建设4个10到22.5万总吨邮轮泊位,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邮轮。

【主持人】13:22

我一直以为码头只是停放船舶的,但我听您刚说这里是个综合体,为什么说她是综合体?

【辛剑】13:23

因为该邮轮母港是以邮轮航站楼为依托,集大型邮轮码头、航站楼、一线海景住宅、公寓、高端写字楼为一体,大型的城市综合体,刚才说了她与地铁也是无缝衔接的。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邮轮旅游、游艇旅游逐渐成了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种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邮轮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为促进邮轮经济发展,广东海事首先是全力以赴推动邮轮快捷通关,全面推广应用 “单一窗口”,实施邮轮查验通关预审“一站式”服务。同时作为联合登临检查的召集单位,海事部门加强同海关、边检等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工作,努力提升通关效率。

另外,无论是之前提到的液化天然气码头、琶洲港澳客运码头还是南沙邮轮码头都是依托对外开放的水运口岸来完成。据联合国统计,国际贸易的80%至90%是由海运承担。您知道广东省外贸经济运输量的多少由海运承担吗?是97%由海运承担,空运、中欧班列等运输方式只是服务高货值商品进出口,对于铁矿砂、煤、大宗化工品出口全部是由海运完成的。海运口岸对于外贸第一大省的广东来说尤为重要。广东省沿海绝大部分的重点项目:湛江巴斯夫、茂名东华能源、广州琶洲、惠州石化、汕尾小漠国际物流港(比亚迪汽车出口)、潮州华瀛石化、揭阳广东石化项目等重点项目都有配套水运码头,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的原材料或产品需要依托国际海运支撑。

海事部门是水运口岸建设的重要参与单位,包括前期立项(码头航道规划建设)、试运行期间的临时对外开放、审批后对国际公告(水运口岸验收后,由交通运输部对世界各国通告,具体由海事部门完成)。去年全国将近一半的水运口岸临时开放审批都是广东省申请的,广东海事局积极对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为保障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主持人】13:31

陈局长,我们现在就在珠江口,这里应该可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中非常重要的水域,目前的航运情况如何?

陈传全13:32

交通运输是民生大事,以卓越的海事服务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建设,港口经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广东海事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经济发达,港口年吞吐量约1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共约7500万标箱,是全球最繁忙的通航水域,据监测,珠江口总船舶流量达4000艘次/日。

【主持人】13:34

在我们航行的右前方,看到一大片厂房和吊机,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什么吗?

陈传全13:35

这里是广州文冲船厂,拥有国内最大的室内船台车间,具备10万吨级船舶和海洋工程平台的批量建造保障能力以及大型钢结构建造能力。目前,船厂正在推进高端海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建设,也是许多高端海洋装备诞生的摇篮,比如: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她是一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首艘2000吨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是国内起吊能力最强、作业水深最大、甲板面积最大的自升自航式一体化风电安装平台。刚才我们介绍的海巡09,是他们同一公司的船厂建造的。

【主持人】13:37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评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变成一个超级城市。珠江口两岸,则是它的“任督二脉”。”由此可见珠江口航运经济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了解到珠江口本身水域就具有复杂性,海事部门是如何进行监管的呢?

陈传全13:38

2021年,交通运输部将“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事协同合作机制”列入第三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今年初,这两项试点任务已经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验收。

在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建设方面:我们以实现安全监管智能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制、机制建设。

目前试点任务的多项成果在行业、区域具备领先地位,在复杂交通水域,首次实现了国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全面应用;首创的“海事之眼”小程序在全国广泛推广,日均用户达45万人次;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桥梁通航管理规章《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通航安全管理办法》和无人水面艇海上测试管理的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无人艇测试管理规范的空白。

试点实施珠江口特别监管区交通组织一体化以来,实现同一平台“统一预报、统一编排、统一发布”,做到船舶“一次报告,全程通行”,提升了航道和码头使用率、船舶周转率。系统性公布了广东沿海主要公共航路,优化了珠江口通航功能水域布局,构建了互联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网络。

【主持人】13:43

所以说珠江口与大湾区真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么在三地海事的协同发展中,广东海事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

陈传全13:44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我们牢牢把握交通运输开路先锋的功能定位,建立健全粤港澳三方海事协同合作,共同建设与大湾区区域特点、行业特征相适应的海事管理模式,促进三地航运及相关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前段时间,我带队分别与香港海事处,澳门海事局及水务局进行了会晤,就推动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我们完成了与香港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数据共享,相互填补了海事服务的盲区,开发建设了“智慧海事系统(澳门版)”,澳门实现对船舶、船员、货物和通航环境的动态监管,实现了粤港澳船舶信息化监管的数据联通;建成粤港澳海事管理监管协同机制,粤港澳三地海事部门对安全检查的船舶,实现了船舶信息共享、检查信息互通、执法结果互认。

我们推动建立了进出口岸便利通关机制,港澳船舶可直航进入内地维修。以前港澳籍船舶要想进入内地维修,需要拖带作业,面临很多不便,现在我们建立了进出口岸便利通关机制,便利船舶申报、航行。根据企业反馈,这项措施可为每艘次船舶节省费用超10万元,带动港澳籍船舶入境维修业务量增长30%。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的融合。

【主持人】13:50

说完船舶维修的便利,再来关注一下水运物流的便利。我们了解到,与发达国家相比,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不能有效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亟需通过效率提升、质量升级来创造降本新空间。请问海事部门在水运提质增效方面有什么举措?

陈传全13:51

实际上这个事情我们一直在关注,水运能进行大批量、远距离的运输,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水路运输更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要求。为了提高水运经济效率,我们从提升海事服务效能、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水运物流协同等方面制定了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水运提质增效的“十大行动”。

比如:我们打造“易快办”,赋能“船舶转籍不停航”。船方只需到海事政务中心现场申请一次,交齐申请材料,我们就能够实现新旧证书无缝衔接,船舶过户“不停航”“不停运”,让船舶企业降本增效。

我们推出了船舶船员登轮一次查和船舶监督检查远程复查模式,将所需检查事项合并一次性完成,降低登轮检查次数,由3次登轮降低为1次,时间由4小时降低至2小时,并对发现的一般性缺陷采取远程复查,解决复查中船舶等候时间长、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升船舶运营效率。

【主持人】13:55

广东省是中国最早开启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省份之一,请问海事部门在保障海洋牧场建设的水上交通安全方面,有哪些举措?

钟锡泉13:56

广东海事局高度重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带来的海上交通安全风险防范研究,主动融入地方提供海事专业服务,促进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安全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安全风险研究。针对现代化海洋牧场这种新业态海上安全管理的风险,成立工作专班从现代化海洋牧场选址、养殖设施装备检验与发证、海上拖带、施工作业、人员从业资格、防污染、法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了研究;会同海上设施专业检验机构,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和养殖平台的技术安全标准研究,从源头降低现代化海洋牧场安全风险。

二是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交通安全规划。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出台了促进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通过系统公布广东沿海主要公共航路,便利全省及沿海各地市海洋牧场建设适宜区的规划,便利了沿海航路和现代化海洋牧场选址规划的衔接,降低海上交通运输用海与现代化海洋牧场用海的互相影响,以保障海洋牧场和海上船舶的航行安全。

三是主动提供海事服务保障。发挥海事海上专业服务,先后为珠江口、琼州海峡等海域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规划提供选址解决方案;为湛江海域的“海威2号”“东海岛1号”“恒燚一号”(建造在广州、装配在揭阳、安放在湛江)等现代化海洋牧场设施设备海上出运、拖带、安放施工提供全程通航安全保障服务。

【主持人】14:02

对当前来说,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就要加快构建海洋新质生产力。广东沿海海上施工和交通变得更加复杂和繁忙。请问海事部门在保障海上风电的水上交通安全方面,有哪些举措?

陈传全14:03

去年6月,省委提出“1310”部署。其中有一条是“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将进一步挖掘海洋产业、港口业、航运业、水上旅游等广东海洋经济的潜力,开辟新一轮的发展空间,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相关的举措,请钟锡泉同志为我们介绍。

钟锡泉14:04

广东省拥有4114公里海岸线,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广东省把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作为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汕头、揭阳、汕尾、惠州、珠海、江门、阳江和湛江等8个沿海地市海域规划建设31个海上风电场址,规划总装机容量达7085万千瓦,规划总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目前,已经建成的海上风电场址有13个,总装机容量1085万千瓦,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将是广东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阶段。

广东省第一个海上风电建设项目,是2016年10月在珠江口水域建设的桂山风电示范项目,之后加速转向规模化建设。规划的海上风电建设场址,距离陆地最近的约10公里,最远的达130公里,未来还将由领海向专属经济区深度拓展。

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国内无论是从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还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监管资源等方面都比较缺乏和储备不足。广东省的海上风电场址主要布置在我国沿海南北航线航路和国际航行船舶航路的两侧,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在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建设的同时,需要统筹好海洋产业用海和交通运输用海。

【主持人】14:10

既要保障安全,又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想必当中一定有很多困难和矛盾,对吧?我们如何去解决?

钟锡泉14:11

广东海事局站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大力支持服务广东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服务举措:

一是统筹好海上发展与安全,推动海上交通与海洋开发利用融合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部署安排,结合《全国沿海航路规划》和《中国航路指南》等航海图书资料以及广东沿海港口、海洋工程规划建设情况,系统性公布了广东沿海主要公共航路,以便利我省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涉海专项规划与海上交通资源、港口发展等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实现交通运输与其他海洋产业的互促互进、协调发展,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向好筑牢“海洋强国”支撑。

二是坚持高位推进。广东海事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服务重点涉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建设服务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动落实海上风电建设等海上新业态海事服务保障工作。特别是针对阳江青州海上风电场建设涉及航路调整影响海上通航安全保障任务繁重的工作特点,成立工作专班进驻阳江,全省抽调海事执法人员,调派全国最大的海事执法船“海巡09”参加风电建设现场通航安全保障工作,举全局之力支持广东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三是坚持精准服务。针对当前海上风电建设不断向深远海发展,充分利用海事信息化监管手段,探索建立了“三区六台”(三区:远端提醒区、近端警戒区、核心管控区;六台:广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专台、珠海舶交通管理中心专台、湛江舶交通管理中心专台、阳江智管专台、茂名智管专台、江门阳江智管专台)全方位、全覆盖的通航安全保障模式。并针对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涉及到的打桩、导管架、塔筒、风机运输及吊装、升压站安装、海缆铺设等不同施工阶段和保障需求,制定对应的监管服务保障方案,做到精准服务保障。

四是推动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制定并印发了《广东省海上风电水域险情应急预案》,组织辖区海上风电项目开展综合应急演练,不断提升海上风电项目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协同相关部门推动以省政府层面出台海上风电管理的配套法规规章,做好海上风电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主持人】14:21

不知不觉,我们航程已经接近此次航程的终点——深中通道了。现在视线看到壮观的大桥,是即将开通的深中通道。深中通道又称“深中大桥”,是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沙区的建设中大桥,全长24公里,是世界级的“桥、岛、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通车后由深圳到中山只需30分钟。

我们知道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目前项目各项工程建设已进入通车冲刺阶段。从这段时间开始,到大桥开通前,咱们广东海事局,还将会做哪些支持工作?

钟锡泉14:24

深中通道即将迎来通车运营。当前,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正全力加快推进深中通道防船碰撞预警系统、配套的桥涵标志、航道灯标等综合航海保障措施的落实,加大激光雷达、高清摄像等信息化手段的集成运用,海事部门也在今年4月份公布的《珠江口水上交通安全特别监管区管理规定》中,明确船舶航经深中通道的安全管理要求,以保障深中通道安全运行和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

【主持人】14:26

在珠江口这么复杂的水域建设深中通道,请问海事部门在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方面有什么举措?

钟锡泉14:27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集群工程,通道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多条繁忙航道,是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港口各类船舶进出珠江口的重要通道,海事部门经常要根据施工进展变化,动态调整护航保障计划。

我们成立专业部门为60余家参建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务服务实现“掌上办”“随时办”,行政许可时效提升50%以上;我们针对大桥箱梁运输吊装作业,各地海事部门之间接力保障,实施分段、分时的精准护航,对通航节点管控可达“分秒级”,兼顾了工程建设与港口生产经营、社会船舶通行需求,减少了企业成本。

如在伶仃洋大桥施工时,会占用大型船舶进出广州港和东莞港的唯一航道,我们采取了上述措施后,施工占用航道时长从9小时减少到5小时,船舶限速从10节逐步放宽至12节,通行船舶限速周期从45天缩短至30天。

我们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共建信息中心,配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等设备,让科技手段充当海事保障的“千里眼”“顺风耳”,实现14个施工区和8条航道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可视化,为重大决策提供数据化支撑。

自深中通道开工建设以来,我们兼顾发展和安全,积极应对通道建设“边运输、边施工、边通航”的挑战,实现了深中通道建设期内水上交通“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的工作目标,也实现了建设期间珠江口通航效率、通航秩序的不断不乱。

【主持人】14:35

刚刚陈局跟我们分享了很多海上的故事,无论是“蓝色经济”还是“粤海粮仓”抑或是海洋旅游,都在为打造海上新广东发力,那么接下来海事局如何更好地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陈传全14:36

接下来我们将以本次民声热线上线为契机,主动把海事各项工作放到服务交通强国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中去谋划,以科技赋能为引擎,以服务先行为抓手,构建适应海洋牧场、海上风电、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等新业态发展的海事监管服务体系。为广东省实现“1310”部署,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打造海上新广东的目标,作出广东海事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14:38

广东向海图强,抢抓“蓝色”机遇,相信接下来广东会有更多的海上故事发生,不断把海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迈出新步伐。

回应民声,你我同行。今天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支持。再会。